fbpx Web Interstitial Ad Example

Steve Jobs 50歲時談生死:死亡係我們的共同終點,生命有限,別浪費時間活在別人的束縛裡

Steve Jobs逝世之今接近11年,但他在大眾心目中仍然有舉足輕重的份量。他一生雖然短暫,離世時只有56歲,但他創新的思想和科技,足足影響幾代人。

生死他於美國史丹福大學畢業典禮的演講,至今仍經常有人提及。響2005年6月,史丹福大學邀請當時50歲的Steve Jobs擔任畢業典禮嘉賓,他於演講時有一段內容談到死亡和人生意義,他指每日照鏡時都會問自己:「如果今日係人生最後一日,我仲想繼續做今日原本要做的事嗎?」如果連續幾日的答案都係「唔想」的話,他就知道係時候改變了。他認為經常提醒自己死亡近在咫尺,可以幫助他做出人生中的重大選擇。

這篇演講發表至今已達17年,但內容對各年齡層的人來說仍然值得深思。關於死亡的段落,節錄如下:

我17歲時讀的一則格言,感受良多:「將每一日都當做生命中最後一日,你終會搵到人生的方向。」過去33年,我每日朝早上都會對鏡自問:「如果今日係我人生最後一日,我仲想唔想做我原來要做的事呢?」如果連續幾天的答案都係「唔想」,即係我需要改變了。

提醒自己離死亡不遠了,依個諗法可以幫我去做人生的重大抉擇。因為幾乎所有事情,所有外界期望、名譽、對困境或失敗的恐懼,這些事情響死亡面前都會消失,只有真正重要的事會留下來。

記住自己有天終會離去,係避免自己跌入害怕失去的陷阱的最好方法。你本來就一無所有,也帶不走甚麼,無理由唔從心而活。

一年前,醫生宣告我患上癌症。早上7點半做電腦斷層掃描,發現胰臟有腫瘤,我當時甚至唔知胰臟有咩用。醫生話我知,依個幾乎係不治之症,我只得返3至6個月壽命。醫生建議我返屋企將事情安排好,背後的意思就係要「預備死亡」。咁即係意味住,我要響幾個月裡面,將未來十年想同孩子講的話講都完;意味住我要確保一切都安頓好,令屋企人將來比較輕鬆;意味住真係要道別了。

我一整日都諗住個診斷。去到夜晚做了切片,內視鏡由喉嚨伸入胃進到腸道,然後響胰臟拮針抽取腫瘤細胞。我當時被麻醉了,係我太太陪住我,她告訢我當醫生透過顯微鏡觀察那些細胞時,他們喜極而泣,因為我得到的係一種非常罕見且可經手術治癒的胰臟癌。我最後做了手術,感恩地我現在很好。

依個經歷係我最接近死亡的一次,希望都係未來幾十年中最接近的一次。曾經徘徊生死邊緣,我可以更肯定地告訢大家,無人想死,就算想上天堂的人都唔想死,然而,死亡係我們共同的終點,無人逃得過。死亡本來就係咁,死亡可能係最好的發明,它改變生命、它淘汰舊的好騰出空間給新的。而家依刻你們係新生代,但響不久的將來,你們會慢慢老去,且被淘汰掉。抱歉說得咁戲劇化,但事實的確如此。

你的時間有限,所以唔好浪費時間活響別人的陰影裡;唔好被教條束縛,活在別人的思想結果中;唔好被他人的意見淹蓋自己內心的聲音。最重要的是,要有勇氣追隨你的內心及直覺。它們會知道你真正想成為甚麼,而其他事都只係次要。求知若渴,虛心若愚(stay hungry,stay foolish )。

相關閱讀:80歲蔡瀾:死亡是我們的老師,我們從中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