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Web Interstitial Ad Example

長者焦慮3大原因:健康轉變/ 經濟顧慮/ 生活壓力+5個處理焦慮自救方法

適當和短暫的焦慮情緒是正常和有正面作用,但如果焦慮情緒長期持續而又處理不當,就有可能發展成焦慮症,損害身心健康。由於健康、生活、經濟的轉變,長者焦慮的情況也不少,以下就和大家分享處理焦慮的自助方法。

衞生署長者健康服務指出,根據外國數據,約15%長者患焦慮症,是所有精神疾病當中最普遍的一類疾病。亞洲一項研究則指出,香港約四分之一長者有焦慮症狀。女性、低學歷、較少家人朋友支援,本身患有多於3種長期病患和居住在院舍的長者,患焦慮症的風險較高。

長者焦慮

導致長者焦慮的3個常見原因

1. 健康轉變

長者擔憂身體機能退化和患病,影響自理能力;而一些疾病如中風、認知障礙症等,都會引起焦慮的症狀。

2. 經濟顧慮

租金、物價上漲,不少長者為自己的生活和健康開支而擔憂,經濟能力不足,亦未能完全依靠子女提供經濟支援的長者更易感到焦慮。

3. 生活壓力

晚年面對不少挑戰,例如退休、搬遷、自己或配偶患病、喪偶,繼而獨居、與家人關係出現問題等等,對長者造成沉重壓力。

4大焦慮徵狀

1. 身體方面:呼吸急速/困難、心跳加速、流汗、口乾、肌肉繃緊/痠痛

2. 思想方面:難以集中精神、記憶力下降、判斷失準、思想消極、失去自信

3. 情緒方面:感到擔憂和緊張、心煩意亂、焦躁不安

4. 行為方面:容易受驚、坐立不安、失眠、手忙腳亂、辦事能力下降、逃避行為(例如拖延)

長者焦慮-自助

5個處理焦慮自助方法

長期焦慮會損害身心健康,不妨參考下列建議以紓緩壓力,預防焦慮症。

1. 學習身心鬆弛技巧

呼吸練習、身體掃描練習及漸進式肌肉鬆弛練習皆有效紓緩焦慮症的身心症狀。有需要人士可向醫護人員查詢詳情。

相關閱讀:轉念練習3大步驟 創造豁達人生的秘訣 學習面對憂慮從苦惱中覺醒

2. 接納焦慮情緒

接納焦慮情緒,保持積極心態,肯定自我的能力和優點。面對問題,要保持客觀,避免將情況災難化。需要時,向可信任的人傾訴和商量,並善用社區資源,積極尋求解決方法。

3. 學習慢活

不少焦慮症患者因為對人對己要求過高,生活經常爭分奪秒,導致長期精神緊張,有這方面習慣者宜作出以下改變:

– 適當編排工作,每項工作之間預留休息時間

– 專注地完成日常工作和用餐,學習活在當下

– 照顧自己需要,預留時間關心家人朋友,多聆聽、多欣賞、少批評

4. 建立健康生活模式

– 均衡飲食、充足睡眠,有助抵抗及預防焦慮

– 恆常運動,亦可與他人一運動,增加樂趣和持續性

– 切勿以飲酒、濫藥、吸煙和大量攝入咖啡因等不良方法處理焦慮情緒

5. 參加健康休閒活動、擴闊社交網絡

– 健康休閒活動能增加愉悅心情,培養新的嗜好或重拾過去的興趣,例如行山、繪畫、書法等,動靜皆宜

– 參與長者中心活動、義工組織或興趣班,結識志同道合的朋友,豐富充實的社交生活可抗衡壓力的影響

如果經常不由自主地緊張擔憂,以致精神上感到困擾或影響正常生活,即使已依照上述建議,但仍然持續感到焦慮,建議應盡早尋求醫生或臨床心理學家的協助。

(資料來源:衞生署長者健康服務)

相關閱讀:評估心理困擾程度小測試 回答10條關於情緒問題 即CHECK自己精神健康狀態

優先訂閱電子報

免費獲取50+精選資訊
掌握最新動向  一起追尋生命的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