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Web Interstitial Ad Example

樂齡感悟:50歲以後再讀〈父子騎驢〉 你有被討厭的勇氣嗎?

孩童時讀〈父子騎驢〉,有看沒有懂,就算讀懂了道理,卻從來沒法真正實踐。活到50歲以後,再讀此篇寓言,卻有另一番深刻的樂齡感悟:原來我們無法討好所有人,不管我們怎樣做,也註定討某些人的厭,那麼,你有被討厭的勇氣嗎?

〈父子騎驢〉的故事由一對父子牽著一頭驢進城說起:

一開始兩人都不騎驢,只是跟驢一起走,路人看了就笑他們傻,有驢不騎反而費力走路。

於是他們決定爸爸騎驢,兒子走路,這時路人又來說,爸爸是個壞爸爸,自己舒舒服服地騎驢卻要兒子走路。

那好吧,這次換兒子騎驢爸爸走路,路人見了就指指點點,認為兒子不孝,要年紀大的爸爸走路。

父子騎驢

爸爸騎也不是,兒子騎也不是,於是二人決定一起騎驢吧,可是路人看到又議論紛紛,認為二人一起騎驢太殘忍,是虐待動物。

父子二人在無計可施之下,最後決定用繩子綁著驢的四肢,把牠扛進城。這奇異的舉動引來路人圍觀,驢嚇得不停掙扎,最後掙脫了父子,滾進河裡淹死了。

父子騎驢

兒時讀這寓言,就只讀到「做人不要耳朵軟,不要太在意別人想法」,但人到樂齡,卻有更深刻的感悟。寓言裡的路人,在真實世界裡比比皆時,日常生活中不難發現有些人總愛當「智者」,喜歡對別人生活指手劃腳,甚或會貶低對方來抬高自己,彷彿他的見解就是真理,其他人都不如他般「有智慧」。

當遇到這些「智者路人」時,不管你怎樣做,對方也註定不滿意。既然我們無法討好所有人,就不用管對方喜不喜歡,更不需害怕被對方討厭。當你具備了被討厭的勇氣,人生就能活得輕鬆自在,因為人家的閒言閒語不再傷害到你。

人生是自己過的,不是靠別人的嘴來活,別為他人的意見苦了自己。同時,我們也時刻提醒自己,別當寓言裡的「路人」,人家愛怎樣過就怎樣過,別多管閒事。

相關閱讀:50歲人生轉捩點 退休前應培養的5大習慣&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