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Web Interstitial Ad Example

面對 疫情壓力大 ?謹記「去負才得正」 負面批評易引反抗情緒 換個說話方式傳遞正能量

全城齊心抗疫,大家都比從前更重視清潔。無他,只因與世紀病毒對壘,絕不可有任何失誤。然而,就算自己做對也做足了,別人卻沒有,前功依然可以盡廢。搓着自己雙手的時候,我們的眼睛或許亦在盯着別人。

疫情壓力大

「阿伯,囗罩帶在鼻孔下,不帶也罷!」

「知道自己是陽性還到處走! 居心何在?!」

「到過高危地方也不去做檢測吧! 想做隱形帶菌者播毒吧?!」

「還到外面用餐?!就是你們這些自私的人弄至香港如此!」

我們絕不能否定上面所說有其道理。 但說了有令對方覺醒嗎?還是會誘發反抗的情緒?

所以,你可能會收到這樣的回應: 「你說我自私說我做得不好?我就是這樣的了,何況我也有我的原因!我窮沒錢買檢測包不可以嗎?我不外出買菜伏在家等餓死嗎?」

這就是心理學上的「翻正反射」或「自我防衛」。別人說我錯時,自己的論據會變得更強更不會妥協。

想想,抗疫是大眾的集體目的,當雙方陷入罵戰,甚或在羣組裡引發聲討,弄得腎上腺素飆升,群體負能量暴脹,瀰漫怒氣也人心惶惶,對抗疫會有好處嗎?

「阿伯,你的囗罩鬆了,我這裡有個比較貼臉的。請拿去!」

「你病了留在家好好休息吧!需要什麼,我幫你採購然後放在你門前好嗎?」

「可以登記領取免費的檢測包了。你懂用嗎?要我的協助嗎?」

「我明白大家也好掛念酒樓點心,但現在外面高危,你決定要去光顧我只好祝福你!」

想想每個人有其性格、整潔追求度、經濟條件或自我管理的能力,我們總不能要求身邊所有人也突然化身為潔淨大使,只能期望大家合力做多一點點。 換個表達方式,以關顧軟化偏執。去負得正,社會和諧了也團結了,這個強大的正能量才能擊退現在每天上萬的確診數字,成功抗疫才有希望!

楊燕恩
香港中文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
香港衞生署認可臨床心理學家名冊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