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歲青春:無懼、無悔、無限可能 (五篇之四 — 百歲青春:無悔)
為甚麼人會有悔恨?人與其他動物不同的地方,在於其他動物依本能來生存,人為萬物之靈,懂得思考,懂得反省,懂得問問題。
閱讀本篇前,請先看上篇:
百歲青春:無懼、無悔、無限可能 (五篇之三 — 如何避免成為「下流老人」)
百歲青春:無悔
一隻狗,一條蟲不會問:為甚麼要生存?它們的本能是求生、覓食、繁殖。人則會問:為甚麼要活在這世上?人生有何意義?
人會有喜怒哀樂,會有成功感,也有失敗感,會有幸福感,亦可以有悔恨。
《百歲人生》一書道出一個簡單的信息:21 世紀的人比 20 世紀的人長壽 20 至 30 多歲,他們將有更多的時間去思考人生意義問題。但不是只在退休之後才去想,而是在人生不同階段都會作不同形式的反思。例如求學階段,愈來愈多年輕人會用更長的時間去瞭解自己的真正興趣,與及人生要追求的是甚麼,他們很多會用種種方式 (包括所謂 Gap Year 等)去探索,所用的時間往往可能比正規教育還要長。
即使在工作階段,他們亦會不時作出反省,無論一份工作有多好或不好,也會問自己:這是否我應該繼續做的事?我如何可以活得更有意思?這樣的反思很可能不止一次,而是反覆出現。亦正因如此,百歲青春的特徵就是會有多次的轉型,讓自己能活得更精彩,更符合自己的人生價值、意義、抱負。
到了所謂退休階段,百歲青春的人生可以繼續青春煥發。這個階段短則可以二、三十年,長則可以三、四十年,是絕好的機會去體驗及珍惜自己的存在價值及意義。《百歲人生》一書的作者估計這些長者會用相當的時間去服務社會,因為他們的心態與身心條件與上一個世紀的長者迴然不同;後者退休後不久,體力及健康狀況退化比較快,往往不到十至二十年便壽終正寢。新一代的退休人士會有更長的時間精力充沛,活力十足,有很好的條件以年輕人的心態及幹勁再闖另類事業。
無悔,就是知道自己有選擇權,自己可以決定做甚麼,不做甚麼。那些事應該做,而沒有做;那些事不應該做,卻偏偏去做;那些事非做不可,卻沒有勇氣去做。有悔,抑或無悔,都是操之在我。
(未完待續)
筆者:
謝家駒 仁人學社主席及<進優行動計劃>聯合創辦人
李國華 資深市場研究顧問及<進優行動計劃>聯合創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