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還來得及,請回頭吧!
當心理學家多年,令我最唏噓的,莫過於目睹生命在未該終結時驟然消逝。
守候於醫院裡的親友冀盼着一線轉機,然而殘酷的事實還是降臨在這一家,壓垮他們最後的承載力。 「嘩」的一聲嚎哭! 家就在這一秒開始永遠缺了某個身影。
走進這些家庭做心理治療,瀰漫的傷痛總給人窒息的感覺。家人都不知道該如何處理這幅少了一塊的拼圖。 思念着亡者,擔心亡者在未知的路上如何,責怪着亡者為何黯然離開,更自責為何沒有多關心亡者…,這會是家人心內永拔不掉的利刃。
失了的拼圖小塊可以買回來取代之,深厚的感情、一同經歷過的種種,卻不可能找到另一人去補替和延續。
我曾到訪一名剛失去了爸爸的初小女孩作哀傷治療,女孩向我這陌生人直接問道:「我爸爸昨天沒回家,你知道他去哪嗎?」她的慌張叫我酸了鼻子。只是失去爸爸一天她已如此無助,誰能忍心告訴她殘酷的事實:她最愛的爸爸永遠都不會回來。
如果這位爸爸在天之靈看到這幕,會捨得離開嗎?但一切已來不及。
更可惜的是,這些故事每天在我們的社會裡無限輪迴。心理學家沒有神仙棒,沒能力把離開了的靈魂肉身召喚回來。但趕得及拯救的,事後大都跟我說「幸好我沒走了」。
人在絕境時覺得累極了,會以為自己撐不過去,更認定生存沒什麼意義。就好像玩遊戲,都快輸光了,何不乾脆結束它再來一次。然而,人生跟遊戲大不同,沒可能換另一局你想玩的遊戲,它就只有這一次,那是你和身邊人共同創造的故事。這故事原本有它的軌跡,你判了它死刑它得終止在不如意的那個點,永無翻盤的機會。走了的,想說「幸好我沒走了」也不行。
「幸好我沒走了」不是說選擇繼續生存下來的人往後會變得多幸福,而是經歷逆境後,人有機會看到生命有起有跌,越過了低潮又回復平靜,然後等待下一個挑戰、學習和成長。沒有生命,便沒有舊關係的延續或新關係的冒起,誰知曉它可以帶給你怎樣的意義。給自己一條路,把故事寫下去,才是真正活過此生。這條路,不僅是給自己,也是給愛你的未忘人!
累了,需要的是休息、加油和求助,而不是手動「熄機」。 趁還來得及,請回頭吧!
楊燕恩
香港中文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
香港衞生署認可臨床心理學家名冊會員
心.林.工作坊
https://yypfw.weeb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