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Web Interstitial Ad Example

百歲人生與你之二:審時篇 (下) – 3個不同年代的退休挑戰

交待了3大階段的背景及轉變後,我們現在可以探索另外3個不同的時代。

退休挑戰

閱讀本篇前,請先看上篇:百歲人生與你之二:審時篇 (上) – 人生不再局限於三大階段

另外三個不同的時代

《百歲人生》一書中用3個人物來代表3個不同的年代。

– 傑克(Jack) – 1945 年出生
– 吉米(Jimmy) – 1971 年出生
– 簡 (Jane) – 1998 年出生

為了方便比較及分析3個時代的挑戰,作者先列出一些基本假設,包括以下數項:

1. 養老金

所指的一個人停止工作之後用以維持生活的收入,包括來自政府、僱主、個人積蓄或任何其他收入。作者假設養老金不少於最後月薪的一半。以這個水平來估計這三個不同年代的人甚麼年紀才可退休,與及在就業期間每月要有多少儲蓄方能達致。

2. 儲蓄收益

這是指長期投資的回報率。這是個非常重要且具爭議性的金融話題。變數固然很多,包括風險偏好,與及低風險資產與高風險資產的組合等。由於其中一個作者是經濟學家,對這個問題頗有心得。最後假設這3人漫長一生中的實際平均投資收益率為 3%。

3. 年收入增長

隨著年齡增長,人們的工資也會增長。但收入的增長不是穩定不變的,經濟衰退時,收入甚至會下降;經濟好景或職位大晉升時,工資會大幅增長。綜合各方面的考慮,作者假設他們三人每年平均有高於通貨膨脹比率 4%的速度穩定增長。

4. 退休年齡

作者假設這三人都希望在 65 歲退休。

在這些假設下,讓我們看看他們創造的人生。

傑克(Jack)創造的人生

傑克出生於 1945 年,1962 年 17 歲時高中畢業,20 歲完成了大學教育。他開始就業時,發達經濟國家正處於所謂「黃金時代」,就業機會眾多,企業欣欣向榮。

傑克是一名職業生涯很成功的工程師,並逐步晉升為一名高級管理人員。40多歲後,情況開始有些轉變,沒有那麼一帆風順。 不少發達經濟國家受到了全球化、新科技,以及經濟衰退的衝擊,他多次失業,不得不接受工作調動,轉過幾個行業,但總的來說他的職業生涯是不錯的。

他的家庭結構非常傳統,妻子負責照顧兩個小孩,並做了幾份兼職,但傑克一直是家庭的
經濟支柱。 傑克在 62 歲時退休,2015 年遺憾去世,享年 70 歲。

傑克的財務狀況如何?答案是:非常好。

在經濟發達國家,傑克這一代人受益於三個不同的養老金資助來源:國家養老金、企業養老金,和自己的私人儲蓄。他所需要的最後薪金 50%養老金的組成,五分之一來自政府,五分之二來自企業,另外的五分之二來自私人儲蓄。他每年需要存下收入的 4.3% 作為養老金之用。

傑克的另一個優勢是他工作了 42 年,退休 8 年,所以他有5年多的時間為每年的養老金存錢。

退休挑戰-傑克

考慮到傑克的預期壽命以及他從政府及僱主的資助,傑克的三階段人生從經濟角度來說可謂運作良好。

在未敘述吉美所創造的人生前,讓我們看看正在發生的一些轉變。

‘Pay As You Go’與老年撫養比率

在討論與預期壽命不斷增長的話題時,最常見的經濟議題是財政支付國家養老金的不可持續性,發達國家尤其如此。大多數富裕國家都有一個名為’賬單到期即付’(Pay As You Go)的國家養老金計劃。跟據這個計劃,目前的稅收被用于支付當前的養老金。

問題是:人們的壽命延長了,但出生率卻愈來愈低。出生率下降時,勞動力亦會減少,退休人
士卻不斷上升。這些趨勢造成的結果是稅收減少,但養老金支出增加。如果養老金政策不變,那麼公共財政支付養老金的安排會難以為計。

當前日本正是面對這個嚴竣問題。老年撫養比率(Old Age Dependency Ratio) 是指退休年齡人數佔就業人數的百分比。

在 1960 年,日本每10個勞動力就要撫養一個養老金領取者,即老年撫養比率為 10%。換句話說,就是十個勞動力分担了一個長者的養老金費用。到 2025 年,這個比率會增加到50%;2050 年,更會達 70%。這意味著每10個勞動力要撫養7名養老金領取者。

在這樣的趨勢下,目前的計劃顯然是難以維持。「賬單到期即付」計劃在設計上實際考慮的是傑克這代人。但時至今天,繼續沿用這類計劃,顯然再不合時宜。本書作者直言這已變成「金字塔式騙局」,與「龐氏騙局」或「馬多夫騙局」無異。

當然,很多政府很早便意識到這一點,並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來扭轉這一局面。最常見的做法,便是一方面提高退休年齡以增加稅收,同時減少養老金的可申領時間,並將養老金更多地給於低收入及少資產者。

企業養老金消失更快

全民性的養老金改革是緩慢的,其中一個原因是投票人口高齡化,令到養老金改革的阻力愈來愈大。相比之下,企業的養老金計劃卻在快速變化。 像政府的養老金計劃一樣,企業的養老金計劃費用高昂,大多數公司都不擅於此。而且壽命延長使企業養老金計劃成了重大的財務負担。

結果是:此類計劃數量急劇下降。

例如,1987 年,英國私有企業養老金計劃中有 810 萬名成員;到 2011 年,這一數字已下降
到 290 萬。在美國,企業養老金計劃僱員人數從 1983 年的 62%下降到了 2013 年的17%。此外,即使是那些仍然運作的計劃,也有很多降低養老金額度以維持財務穩定。

時至今天,企業養老金計劃稀缺,國家養老金額度減少,帶出了一條簡單而強烈的信息:儲蓄的負担正在越來越多地轉移到了個人;倚賴政府及企業作為養老金主要來源的日子已一去不復返。

吉美(Jimmy)創造的人生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吉美的人生。他 1971 年出生,預期壽命為 85 歲。吉美在 1992 年大學畢業,打算工作 2036 年,退休時 65 歲。

像傑克一樣,他希望養老金等於最後薪金的 50%。然而,我們發覺他和傑克有一大分別,那就是他無法獲得企業養老金。儘管我們上面提到的全民養老金改革已經展開,但暫時來說對吉美未有影响,他繼續獲得等於他最終薪金 10%的國家養老金。

下表顯示吉美因應退休的財務需求。

退休挑戰-吉美吉美每年必須存下收入的 17.2% 作為養老金 (相對於傑克的 4.3%),才可在 65 歲退休,以最後薪金的 50%維持退休後的生活。

與傑克另外一個不同之處,是吉美工作 44 年 (傑克 42 年),退休年限為 20 年 (傑克 8 年)。
所以傑克的工作年限與退休年限之比大約為 5:1,吉美則是接近 2:1。

每年為養老金儲蓄 17.2%是一個很高的目標,發達國家的一般受薪人士很少在個別一年會有高達 17.2%的儲蓄率,更不用說每年了。在英國,2000至2005 年,儲蓄率最高的年齡組別是 50至55 歲,而他們的平均儲蓄率只有其收入的 5.5%。

不管你生活在那一個國家,17.2% 的儲蓄率都是頂高的。還得要注意的是,這只是為養老金的儲蓄,不包括購買房子、汽車、子女升學,應付突然需要等的儲蓄。

簡而言之,對吉美來說,要在 65 歲退休,維持養老金價值相當最後薪金的 50%,是一件並
不容易的事。

當然,吉美也有其他選擇。他不必在 65 歲退休,可以延長工作年限以減低財務負擔。他也可以 65 歲甚至更早便退休,但需要進一步提高儲蓄率,或降低養老金金額 (如變為最後薪金的 40%或 20%)。

總之,吉美應早點為自己策劃,愈早愈好,因為明顯地退休年紀,養老金金額,儲蓄率三者
關係微妙,相互影響。更重要的是,思考這些問題的過程,可能導至吉美對三大階段人生的基本反思。

簡(Jane)創造的人生 – 三大階段人生的崩潰

簡出生於 1998 年,她在 2016 年慶祝 18 歲生日,並期待自己的預期壽命可達 100 歲。簡的預期壽命比吉美多15年,直覺上很明顯的是,三階段人生和 65 歲退休超出了她的財務負擔範圍。如下表所示,簡要每年儲蓄 25%收入來實現養老金達到最終薪金 50%的目標。

退休挑戰-簡

一輩子維持這麼高的儲蓄水平是難以實現的。而且這僅僅是支付養老金所需的儲蓄水平,還未有計及簡可能需要償還的貸款,例如大學學費等。這裡還假設簡可以繼續享受政府提供的養老金,佔總數的五分之一。 在簡的百年人生中,這類養老金肯定會有變革,假如中止的話,儲蓄率將會需要在 30%以上。

值得留意的是,假若簡在 65 歲退休,她將會有 35 年的退休生活,與 44 年工作時間相當接近。35 年時間如何運用?

有很大的可能性,她會延遲退休,多做工作5年?10年?20年或更長?全部都可能。但她會做甚麼工作?能做甚麼工作?當時的就業情況會是甚麼模樣?科技發展又會對工作的性質及型式有甚麼影響?簡有否能力去參與這個勞動市場?她是否需要投資在自己身上掌握新的技術及能力?

更深層的問題是,簡應該如何反思她一生的階段?三大階段的想法及做法是否要拋棄?每一階段是否要重頭部署?分成更多小階段?放棄單向式的發展?即是說,求學一段時間後工作,工作一段時間後再求學。即使工作與退休的關係也可以靈活安排。退休前的學習亦可能為退休後工作發揮積極作用。

可以想像,簡的人生會有更多大大小小的過渡,每一次都會有很多選擇與及挑戰,所有決定又會對人生以後的階段有可大可小的影響。

以上勾劃了四個不同時代的景象及挑戰,下一篇將探討一些策略性的問題。

(未完待續)

筆者:

謝家駒 仁人學社主席及<進優行動計劃>聯合創辦人

相關閱讀:百歲人生與你之二:審時篇 (上) – 人生不再局限於三大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