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魯大學最熱門課程 心理系教授剖析幸福快樂人生的6大重點:你必須每天練習快樂
耶魯大學心理系教授Laurie Santos的開設的一門「Psychology and the Good Life (心理學與美好生活)」,無諗到竟意外成為大學創校以來最受歡迎的課程,甚至好多媒體都爭相訪問教授Santos,似乎大家都好想知道,點樣先可以達致幸福快樂的人生。
Santos指出,好多人都一直思考點樣先活得更幸福、更快樂,而她相信,響在心理學的世界裡,可以畀到大家有用的答案。以下係Santos課程的其中6個重點,對於各位踏入50歲、開始思考退休的人士,依6點亦係一個很好的提醒。
1. 將時間同精力用響對的地方上
好多人會追求完美的學業成績、升職加人工,認為只要達到這些目標就能擁有快樂,但卻有唔少人發現,當得到這些成果後,自己其實無想像中咁快樂。
Santos又指好多人花大量時間經營社交媒體,但唔少研究都指出社交媒體同憂鬱、焦慮有關連。大家花過多時間盯住手機螢幕,但就忘記了響真實人生裡,同人面對面的社交互動,見到對方的情緒反應,先係真正令人快樂的事情。
Santos認為「時間富裕」可以帶來快樂,當行事曆上無排得滿滿的行程,就可以好好享受悠閒。
2. 每日抽10分鐘表達感激
每日花10分鐘,諗下令你心懷感激的5件事,咁樣做可以令人專注於值得喜悅的事情,提升幸福感。
Santos建議大家唔好只係機械式地講:「多謝依間屋、先生/ 太太、小朋友」而係花時間好好感受,仔細想想「如果缺少了依樣野,生活會變成點樣?」如果令你感激的係一個人,不妨認真想想你點解咁感激他。
3. 為他人做些貼心的事
一些小小的善行,可能只係舉手之勞的事,但就會令人倍感幸福。Santos指有研究發現,
將錢花響他人身上令人特別快樂,因為慷慨解囊會令捐贈者產生「熱光效應」(Warm glow effect)。
另外也有研究發現,同陌生人進行簡單的互動,例如等車時同陌生人傾偈,可以振奮心情,令雙方都感到快樂。
4. 每日花5至10分鐘用心感受
每日生活都過得十分忙碌,容易令人忽略生命中美好的事物。Santos建議大家每日抽出5至10分鐘用心去感受,例如冥想、搵個安靜的地方坐低,或者瞇埋眼感受當下,都可以令人更快樂。
Santos自己就鍾意做「慈心禪 (loving-kindness meditation)」,響冥想的過程中,腦海中會浮現與她生命有交雜的人、她關心的人,然後默默送出祝福,祝對方快樂平安,依個舉動令Santos覺得自己對關心的人送出了愛的保護。
5. 充足運動及睡眠
多運動令人更健康,亦可緩解憂鬱症狀,令人感覺幸福;而充足的睡眠亦令人心情暢快,相反則會脾氣暴躁。
6. 每日練習快樂行為
快樂並唔係一步登天,Santos認為需要透過每日練習以上幾個快樂行為,不斷堅持並抱持耐心,先會有真正的改變,並獲得幸福同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