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歲蔡瀾:死亡是我們的老師,我們從中學習
80歲的蔡瀾在著作《我喜歡人生快活的樣子》中談生死的看法,活到這個年紀的他認為,每次面對死亡都是一次學習,讓他預備好當自己那天到來時,要如何安慰親人。
親人死亡的痛 令人傷心欲絕
蔡瀾在書中提到,好友的爸爸患上癌症,他想說些安慰說話,但苦無適合言辭,令他記起當年自己爸爸過世時,面對親愛的人死亡,是如此痛心欲絕,那種痛,是多少宗教和哲學都無法慰藉撫平。生老病死固然係人生必經階段,但他認為在人類的詩歌小說中,只有歌頌依個生命過程,卻鮮有教在世的人點樣去接受。
雖然他爸爸去世時已達90歲高齡,他都已經有心理準備,但當死亡到來時,原來無論做了幾多準備,仍然係會唔肯接受事實,亦唔知點面對。
蔡瀾有感太多的愛 是將逝者的負擔
蔡瀾諗起曾經讀過的詩篇:「讓我走吧,留我於心,你我都不好過。」
面對親人離世當然難過,但若我們代入逝者的角度去看死亡,又係點樣一回事呢?蔡瀾說:「我們太多的愛,過剩的情,對死者是種負擔。人去了,還要連累活著的幹什麼呢?簡直是增加他們的麻煩,死者去得不安。」
死亡是活人的老師
蔡瀾認為,在老人家仲在生時,盡量多陪伴老人家,令他們活得一日比一日美好。如果老人家都係好憂鬱的話,都唔使勉強,總之成日陪在他們身邊,已經好足夠。而仲有氣有力地活著的人,要時刻對自己好一點,先有足夠的愛心去對待其他人。
活到依個年紀,蔡瀾相信親友的逝世是對活著的人的一種訓練。訓練自己當有日係自己要離開的時候,點樣去安慰身邊親人。然後「我們會發現,原來,死亡是我們的老師,還能從中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