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遠足郊遊季節 長者行山安全4大注意事項:上山、落山、中途飲食、足部護理
踏入秋冬又係遠足交遊的季節,舒展身心又可以鍛鍊體魄,不過各位島友去行山時一定要注意安全,最好相約朋友避免單獨行山。以下係漁護署建議行山安全技巧,包括上山落山、飲食方面,同埋足部護理方面要注意的地方,給大家參考。
上山
– 舉步要自然,步幅唔好太大
– 上山不可過急,切忌休息過密及過久,可減慢速度代替休息
– 落腳點必須穩固及有足夠位置
– 盡量靠雙腿力量上山,避免倚賴雙手攀扶樹木
– 保持上身垂直。
– 遇到峻峭山坡時,應避免直線攀登上山,可用之字形式側身姿勢上山。
下山
– 不要跑躍下山
– 落腳點必須穩固及有足夠位置,避免在濕滑地面行走
– 盡量靠雙腿力量下山,避免倚賴雙手攀扶樹木滑行而下
– 保持上身垂直
– 遇到峻峭山坡,應側身下山
飲食
– 切勿於行走時同時飲食
– 飲食時不宜過急
– 不可飲用未經消毒之溪水或食用野生植物或野菇
– 長時間步行後而體熱未散時,不宜立即飲用冰凍飲品
– 旅程中不宜飲用含酒精之飲品
足部護理
– 穿著適當的行山鞋,新買的鞋可先在平地試走幾趟,令其表面質料軟化同埋配合個人腳型才作長途遠足,鞋帶鬆緊須適中
– 穿著兩對襪子,質料以鬆軟及吸汗力強為佳
– 腳趾甲要剪短,並須保持足部清潔乾爽
– 如發覺足部不適,應立即停止前進,檢查及處理傷患處
– 如有出現水泡跡象,應用黏貼性敷料保護傷患處
– 如有水泡出現,使用環型墊保護傷患處,吸收水泡內水分
– 若有嚴重水泡時,使用消毒藥水清理傷口,並用經消毒的針弄穿水泡及擠出水泡內水分,不可接觸傷口,並應立刻以消毒敷料遮蓋
– 若小腿酸痛或抽筋,應按摩小腿肌肉。如情況許可,可以用暖水浸腳
另外,計劃遠足時都可以參考以下資訊,做好各方面準備!
相關閱讀:樂齡行山要護腳 揀行山鞋5大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