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寧養照顧】高齡父母在家善終5大考慮因素 醫療支援足夠嗎?同住家人有共識?經濟能否支持?
響人生最後階段,唔少高齡長者都希望能夠返到熟悉的屋企,有尊嚴、安詳地走完人生旅程。不過每個人的健康狀況同意願都唔同,可以趁住長輩仲有精神時及早討論,以決定係咪在家寧養照顧,如果牽涉到一些醫療技術問題,亦可請醫護人員一起參與討論。
Read more響人生最後階段,唔少高齡長者都希望能夠返到熟悉的屋企,有尊嚴、安詳地走完人生旅程。不過每個人的健康狀況同意願都唔同,可以趁住長輩仲有精神時及早討論,以決定係咪在家寧養照顧,如果牽涉到一些醫療技術問題,亦可請醫護人員一起參與討論。
Read more綠色殯葬近年愈來愈為人接受,多咗人選擇依種簡單又環保的殯葬方式,響遺體火化後,將骨灰撒在紀念花園上或撒入海中。政府為鼓勵市民選用環保葬儀,全港設有16個綠色殯葬地點,為市民提供免費撒灰服務。
Read more陪伴臨終親人走人生最後階段,照顧者如果可以提前認識 臨終症狀 ,就唔會因為面對死亡的未知而懼怕,及早了解將會遇到的情況並做好準備,給予臨終者支持同陪伴,不留遺憾地好好道別。
Read more病人在最後的日子,唔想留院想回家,可以嗎?日本的「 在宅醫療 」,正正係讓病人響屋企接受治療,由醫護人員上門照護,等病人平靜且有尊嚴地渡過人生最後的日子。
Read more香港有好多「在地」慈善機構都係社會服務嘅先行者,為不同社群提供各種切身的服務,喺公共服務未能切合多元變化需要時,非政府機構可以更靈活,回應社會上不同需要。目前香港嘅慈善機構收入來源主要依靠政府,公益金,以及馬會。但事實上,好多NGO(非政府機構)往往都係非津助非牟利機構,除咗恆常捐款之外,大家有冇諗過透過更改保單受益人,將1%人壽保障額捐贈俾你心儀嘅慈善機構?
Read more其中一人先離開,留低在世那一位久久沒法走出陰霾,表面睇落平靜,但總擔心情緒有日會大爆發。父母喪偶 後,身為子女點樣陪伴走過哀傷,讓父母重新振作呢?
Read more想同年邁父母談死亡,但唔知點開口?長輩主動提起身後事,但你因為未準備好而唔知點回應?生老病死係自然不過的事,及早做好功課同心理準備,把握機會同長輩傾傾,掌握以下6個原則,會更加容易開始。
Read more有無諗果假如有日自己或親人不肯離世,大家互不知道手機密碼,手機裡的資料要點樣繼承落去呢?如果你係用iPhone的話,可以善用 iPhone遺產聯絡人 功能,指定親友做你的「數碼遺產」繼承人,做齊以下 4 個步驟就完成。
Read more器官捐贈影響遺容?遇到意外會被放棄搶救?登記成為捐贈者後就唔可以改變?因為對器官捐贈的不了解,令到很多人卻步唔敢成為捐贈者。不妨睇睇以下7個常見疑問,再考慮一下會唔會捐贈器官。
Read more各位想 登記器官捐贈 的朋友,除了隨身攜帶器官捐贈證之外,其實仲有一個更加便捷的方法,就係登記「中央器官捐贈登記名冊」,方便醫護人員查閱你的生前意願。
Read more好多高齡長者或者都有諗過身後事要點樣安排,但係礙於忌諱死亡,而不願開口同屋企人講。身為仔女,不妨試試搵適合的時機,以平常心同長輩談論,知道長輩的想法,可以減少雙方遺憾。
Read more大家有無諗過假設有日離世後,捐贈器官給有需要的人,為世界留下一份禮物呢?離世者可捐贈的器官同組織包括:心臟、肺臟、肝臟、腎臟、眼角膜、皮膚同骨骼,響決定係咪捐贈器官前,不妨先了解成個流程,知道清楚再選擇。
Read more面對 另一半過身 ,以後只有自己獨過餘生,雖然仍有仔女相陪,但哀傷、空虛、迷茫揮之不去。悲傷係一個漫長的過程,情緒起起伏伏、時好時壞,需要時間去慢慢接受喪偶之痛。
Read more50、60歲仲後生,真係有必要預備定後事?人生無常,無人估到自己幾時離開,50歲後準備好臨終筆記, 提早安排身後事 ,唔單止可以令人生最後一程更圓滿,同時都係減輕家人負擔。
Read more父母年紀漸長,健康每況愈下,甚至已經長期臥病在床,生命彷彿進入倒數階段,睇住親人生命逐漸消逝,點樣 陪伴臨終父母 ,先可以令他們響離世前感到愛同關懷,亦可以減少在世者將來遺憾?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