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設醫療指示刊憲|末期病患預先書面訂立 可拒絕維生治療 (附訂立方式及流程)
政府為預設醫療指示、不作心肺復蘇術命令訂立法律框架,條例草案今日刊憲;讓末期病人選擇在居處離世的法例修訂則會於 12 月 1 日刊憲。措施旨在尊重病人選擇和提高臨終病人的生活質素。
Read more政府為預設醫療指示、不作心肺復蘇術命令訂立法律框架,條例草案今日刊憲;讓末期病人選擇在居處離世的法例修訂則會於 12 月 1 日刊憲。措施旨在尊重病人選擇和提高臨終病人的生活質素。
Read more粵港兩地緊密合作,在 2023 年 11 月推出首批超過 100 項「跨境通辦」政務服務,讓兩地居民和企業可很便捷地使用大灣區 9 個內地城市的政務服務。
Read more科技不斷進步,使用也變得更加容易,對長者尤其有益。有些技術像是智能健康追蹤器,有些則像是可調整床鋪,這些科技可在不同方面提升長者的安全和生活質素。
Read more《行政長官2023年施政報告》提出「長者醫療券大灣區試點計劃」(試點計劃),於 2024 年將長者醫療券的適用範圍擴展至大灣區內合適的醫療機構。初步目標是在與香港長者有較密切關係的大灣區城市,先增加約 5 間醫療機構作為提供基層醫療服務的試點,以及涵蓋例如位處深圳的個別指定牙科醫療機構。
Read more不少島友鍾意去行山或到郊外走走,提提大家,政府最近宣佈,在郊野公園內亂拋垃圾及吐痰定額罰款增至 $3000,大家記得自己垃圾自己帶走呀!
Read more行政長官李家超在施政報告2023提出加強安老服務,包括擴展院舍照顧服務、善用科技提升長者生活質素等,另外會動員關愛隊支援照顧者。
Read more政府早前刊憲,確定垃圾收費將於 2024 年 4 月 1 日正式實施,到時市民棄置家居廢物須購買指定垃圾袋或指定標籤,當局預計 3 人家庭每月開支約為 $50。以下為大家整理了垃圾收費的方式、購買指定袋的途徑、罰款及如何可以減低垃圾收費的開支。
Read more政府早前宣佈關愛基金下 4 項經濟援助計劃恆常化,以向低收入家庭護老者/殘疾人士照顧者或殘疾人士發放津貼,以補貼其生活開支,並讓有長期護理需要的長者/殘疾人士可在護老者/殘疾人士照顧者的協助下,得到更適切的照顧及繼續在熟悉的社區生活。
Read more醫管局最近宣佈,於全港 18 區設立的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中醫診所),政府資助的中醫門診籌額增加至 80 萬。相較去年,整體服務籌額將增加 3 成。
Read more最近出去食飯,有無見到有些食肆貼住「咪嘥盒食店」貼紙?環保署與環境運動委員會推出「咪嘥盒食店」計劃,鼓勵食店和市民從源頭減廢,建立走塑、走即棄文化。
Read more政府早前公佈將「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試驗計劃」恆常化,並改名為「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計劃」(社區券計劃)以及推出 4項新措施。
Read more現時全港有超過 70 間醫管局普通科門診遍佈港九新界,如果有需要求診的話,除了直接到門診排隊輪籌之外,也可以透過電話或手機應用程式預約未來 24 小時的診症時間,減省輪候時間。
Read more醫管局早前公布,由 8 月底開始,對」會擴展至全港 7 個公立醫院聯網的所有專科門診,病人診症後可選擇將藥物送到家中或本港指定地址,無須在藥劑部等候領取藥物。
Read more大家在上網時,應該都遇過有些網站 (例如Facebook和網路銀行) 要求用戶進行雙重驗證,但到底甚麼是雙重驗證?以及為甚麼需要使用它?這篇文章就和大家分享!
Read more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 近來成了熱話。可以幫我們寫文章、繪圖、陪我們聊天的機械人已不再只是電影情節了。多啦A夢的法寶,或許某天便會出現在我們的生活裡,果真是人人期望可達到。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