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面情緒纏繞:何時應該搵專業人士幫手?
在香港,提到心理健康問題,很多人第一時間可能會想到「心理醫生」。但其實在香港,我們並沒有真正的「心理醫生」這個職業。在討論如何處理情緒問題時,我們首先需要了解自己的狀況,然後再決定需要尋求哪一類專業人士的幫助。
Read more在香港,提到心理健康問題,很多人第一時間可能會想到「心理醫生」。但其實在香港,我們並沒有真正的「心理醫生」這個職業。在討論如何處理情緒問題時,我們首先需要了解自己的狀況,然後再決定需要尋求哪一類專業人士的幫助。
Read more生活就像一鍋不斷沸騰的水,每個人都在面對各種壓力和挑戰。特別是近年來,全球經歷了一連串令人措手不及的變化,許多人都感到心理承受力被不斷考驗。今天,我們來聊聊如何在紛亂的世界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寧靜小天地。
Read more在香港,心理健康逐漸成為社會關注的重點議題,但如何獲得合適的心理健康服務卻可能令不少市民感到迷茫。香港的心理健康服務分為公營和私營兩個部分,這些服務的收費、輪候時間和質量各有不同。本文將深入探討政府提供的公營心理醫生服務的收費情況,以及與私營心理健康服務的差異,幫助讀者了解如何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心理治療途徑。
Read more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中,壓力似乎無處不在。雖然適度的壓力能幫助我們應對威脅和避免危險,但長期處於高壓狀態可能導致焦慮、抑鬱等心理健康問題,甚至引發心血管疾病等身體疾病。因此,學會有用的減壓方法對我們的身心健康十分重要。
Read more現代社會節奏急速,不少人都感到焦慮。根據統計,全球有超過 3 億人正在經歷焦慮帶來的恐懼、擔憂和不安。雖然沒有方法可以完全消除焦慮,但我們可以從日常飲食入手,為自己的身心健康加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哪些食物可以幫助我們緩解焦慮,重拾輕鬆自在的生活!
Read more在現代生活中,不少人可能會有這樣的困惑:自己沒有被診斷出患有憂鬱症,但卻經常感到生活空虛,甚至萌生想放棄一切的念頭。這種感覺並不罕見,它源於情緒疲勞和對人生意義的迷失。本文將深入探討情緒疲勞的來源及其對心理健康的影響,同時探索如何重新找到人生的意義。
Read more隨著年齡增長,有些人能保持健康,而同齡人卻可能患上慢性疾病,甚至英年早逝。這種差異除了與個人基因有關,最新研究指出,個人壓力水平也可能是關鍵因素之一。
Read more資深精神科醫生 Dr. Anthony Zannas 在權威期刊《美國醫學會精神病學》(JAMA Psychiatry) 發表研究文章,指出心理創傷和精神疾病往往會加快生理老化進程,兩者形成惡性循環。
Read more現代人生活步伐繃緊,工作及生活壓力與日俱增,即使放假也難以完全放鬆。很多人盼望假期來臨,卻又無法真正放下心中的包袱,無法好好休息。為什麼會出現這種自我矛盾的現象?又有哪些放鬆方法可以減輕壓力呢?
Read more或許你是獨力照顧垂危親人,或是與其他家人分擔照護重擔,當看著摯愛的病人備受折磨,作為照顧者的你,內心也受盡煎熬。一方面盼望病人早日解脫,卻又對此罪疚滿懷;看著病人的痛苦掙扎,你的心情無助、憤怒、悲傷交織。
Read more隨著醫療水平不斷提高,人類平均壽命逐年延長,全球正面臨一個前所未有的挑戰——人口老化。根據聯合國的預測,到 2050 年,65 歲或以上的長者人口將較 2021 年增加一倍以上,達到 16 億。在部分亞洲社會如香港、南韓和日本,長者人口比例更將高達四成。
Read more沒有人想被壓力壓得喘不過氣,然而,壓力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當身處某些情況或感受到某些情緒,打破你的平衡狀態時,身體會啟動「戰鬥或逃跑」反應。這是必要的生存機制,可是如果一直處於「戰鬥或逃跑」模式中,會對身體造成更多傷害。
Read more壓力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事實,某程度上壓力對我們有好處,可以幫助我們培養適應力並激發動力和生產力。然而,源源不斷的憂鬱新聞和永無休止的待辦事項,也會造成高度的慢性壓力,對健康產生負面影響。
Read more你是否總是感到疲倦,無法應對生活的種種需求?早上很難起床,睡眠不安靜?渴望碳水化合物或鹹食物?性生活受到影響?情緒爆炸?常常對家人大吼大叫?如果你以上任何一個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那麼你可能患有腎上腺疲勞症候群。
Read more總覺得自己不夠完美,所有事情都做不好……如果你想扭轉這種思想,學習接納不完美,好好善待自己,可以參加香港復康會的「心靈啟動課程」,應用接納與承諾治療的手法,特別適合長期病患者及照顧者。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