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大,點解令身心急速老化?精神科醫生告訴你原因!
資深精神科醫生 Dr. Anthony Zannas 在權威期刊《美國醫學會精神病學》(JAMA Psychiatry) 發表研究文章,指出心理創傷和精神疾病往往會加快生理老化進程,兩者形成惡性循環。
Read more資深精神科醫生 Dr. Anthony Zannas 在權威期刊《美國醫學會精神病學》(JAMA Psychiatry) 發表研究文章,指出心理創傷和精神疾病往往會加快生理老化進程,兩者形成惡性循環。
Read more「何伯娶妻」事件風波不斷,有傳房署將調查何生何太是否違反公屋富戶政策,更有網民成立關注組將二人起底。不禁想,如果當初何伯和子女雙方能夠好好溝通,事情會否有不一樣的發展?有些人問,為什麼何伯明明已經與兒子同住,但仍然感到空虛孤單要另覓新歡,甚至火速結婚?我們請來註冊藝術 (表達藝術) 治療師兼陪住你心理服務創辦人蘇瑞雯 (Sandy) 與大家分析箇中原因。
Read more退休後時間多了,容易想東想西,愈想愈憂慮。想改變狀況,除了多參加不同活動、找些事情做之外,下次當你發現自己又在胡思亂想時,不妨試試美國臨床心理學家 Jennifer L. Taitz 建議的 5 個練習,可以幫助你停止無用的思想。
Read more退休應該是人生獲回報的時期,在經歷了漫長的職業生涯之後,你可以享受自己的勞動成果。然而,許多剛退休人士卻難以享受退休生活,即使不再想念工作,但也可能開始懷念透過工作建立的社交關係和自我認同。因此,面對退休,你需要優先考慮個人心理健康,並發掘新的生活方式,而不是感嘆過去。
Read more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資料,全球超過 20% 的 60 歲及以上人士有心理或神經系統(與神經系統有關)障礙,這樣的健康問題令樂齡人士的生活,可能比其他年齡層更具挑戰性。
Read more隨著全球人口老化,約有 15% 的人口患有各種心理疾病,包括抑鬱、焦慮、甚至阿茲海默症和失智症。因此,照顧自己和身邊人的心理健康變得越來越重要,以下與大家分享 4 個照顧晚年心理健康的秘訣。
Read more隨著年齡增長,年過 60 歲以後退休前後時期,生理和心理會發生重大變化,發現自己身體狀況大不如前,多多少少都會受到打擊。如果想改變這個狀態,不如試試從以下 9 方面著手,不但有助改善心理健康,更可延緩記憶力下降。
Read more擁有一顆健康的心靈是實現快樂與成功生活的必要條件,相反,一顆虛弱的心靈容易分心和不快樂。隨著年齡的增長,許多人開始感受到心理健康易衰退,但有一些方法可以對抗這種衰退並保持頭腦敏銳,以下是培養強大而有活力的心靈的 5 大方法。
Read more現代人精神壓力大,有時即使察覺到自己情緒有異,卻不知道要向誰求助。今次介紹免費的一站式心理服務平台「心靈,有樂!」,讓大家多一個進行心理治療的渠道和選擇,隨時隨地改善心靈健康。
Read more74%成年人有常見精神病 (例如抑鬱症、焦慮症) 而未有尋求協助,網上個人化的指導式情緒支援服務「賽馬會心導遊+計劃」,透過線上自助自療課程、聊天機械人對話等,幫助大眾更容易獲得心理健康服務,只要免費註冊成為會員即可使用。
Read more在新冠疫情下,大家的生活模式有很大的改變,其中之一無疑係使用互聯網同社交媒體的方式。有研究顯示,美國用戶響社交媒體上花費的平均時間顯著增加,每日平均會花65分鐘響社交網絡上同親友交流及掌握最新資訊。
Read more面對見唔到盡頭的疫情,感到煩躁、焦慮、不安,好想搵方法幫下自己同身邊人,安慰一下疲憊的心靈。「賽馬會心導遊+計劃」係一個網上個人化的指導式 情緒支援服務 ,免費登記成為會員,就可以享用一系列服務。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