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2023|加強安老服務:擴展院舍照顧服務/ 善用樂齡科技產品/ 支援照顧者
行政長官李家超在施政報告2023提出加強安老服務,包括擴展院舍照顧服務、善用科技提升長者生活質素等,另外會動員關愛隊支援照顧者。
Read more行政長官李家超在施政報告2023提出加強安老服務,包括擴展院舍照顧服務、善用科技提升長者生活質素等,另外會動員關愛隊支援照顧者。
Read more政府早前宣佈關愛基金下 4 項經濟援助計劃恆常化,以向低收入家庭護老者/殘疾人士照顧者或殘疾人士發放津貼,以補貼其生活開支,並讓有長期護理需要的長者/殘疾人士可在護老者/殘疾人士照顧者的協助下,得到更適切的照顧及繼續在熟悉的社區生活。
Read more如果懷疑身邊長輩患上認知障礙症,不要猶疑,及早替他們進行檢測,愈早診治方能把握治療黃金期。香港認知障礙症協會提供「早期認知檢測服務」,讓長者於輕鬆的社區環境內接受檢測,減低受評人士的負面情緒或抗拒反應。
Read more香港理工大學樂齡與家庭研究中心現正展開一項「誰來照顧 ”夾心族”?代際支援對夾心照顧者未來養老規劃的影響」研究,招募三代家庭參與面對面個人訪談,每名受訪者完成訪談後,將可分別獲 $300 超市現金券。
Read more政府公布把「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試驗計劃」恆常化,並改名為「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計劃」(社區券計劃)以及推出新措施。到底什麼是社區券?有哪些人可以受惠呢?以下逐一為你講解!
Read more照顧者即使壓力再大,好多時都未必能夠走出家門尋找協助、尋求社區支援,而且照顧工作上的壓力難以與家人,朋友傾訴,又或傾訴了對方亦未必明白體諒。
Read more總覺得自己不夠完美,所有事情都做不好……如果你想扭轉這種思想,學習接納不完美,好好善待自己,可以參加香港復康會的「心靈啟動課程」,應用接納與承諾治療的手法,特別適合長期病患者及照顧者。
Read more失智症是一種老年人常見的疾病,患者會失去大腦某些功能,例如認知能力、記憶力、判斷力、行為和個性急劇變化,進而導致身心健康衰退。然而,失智症病情因患者而異,患者家人可以做一些事情來減少失智症對患者的影響。
Read more面對摯親突然患上晚期疾病,身為照顧者難免感到惆悵徬徨,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廣蔭頤養院「維拉律敦治.荻茜靈安晚期照顧服務中心」特別為照顧者舉辦網上講座,希望陪伴大家一齊同行。
Read more失智症好發於70至80歲,患者的記憶力同認知功能會逐漸衰退,一直以來的認知,失智症係無法治癒,只能靠藥物延緩病程或者控制患者精神症狀。不過隨著醫療進步,過去的認知可能有所改變!台灣最近一項研究發現,有方法可以逆轉失智症患者的認知功能,研究成果獲刊登於國際期刊《Aging US》。
Read more新冠疫情以來,大部份家庭照顧者都面對不同挑戰,喺照顧好家人嘅同時往往忽略咗自己嘅營養需要同精神健康 。 「營出好心情」免費網上講座,由英國及澳洲註冊臨床心理學家萬家輝博士分享情緒管理及放鬆秘笈,以及由註冊營養師李珮璇女士分享美味、「有營」兼經濟實惠嘅食譜同營養小貼士,務求幫助各位照顧者更好地關顧自己嘅身心健康。 「營出好心情」免費網上講座詳情: 日期:2022年10月8日 (星期六) 時間:下午3-4時 形式:香港復康會 e2Care 康程式 ouTube以及Facebook專頁直播 對象:照顧者 主持:方健儀女士 嘉賓講者: – 英國及澳洲註冊臨床心理學家萬家輝博士 – 註冊營養師李珮璇女士 報名登記連結
Read more年紀老邁、患病帶來的痛苦,照顧者不能切實地體會,也無法想像長者有多辛苦。那麼,照顧者可以做的,便是盡力理解長者的心情!
Read more今年踏入50歲的張惠妹 (阿妹),幾年前為照顧癌症初癒的83歲母親,特地停工一年專心陪伴,雖然停工後收入大減,但陪伴家人的時間永遠無法用錢來衡量。
Read more三文治世代,顧名思義被夾響中間的一代,大多指50至60歲的中年人,上有高齡父母要照顧、下有成年但未能獨立養家的子女,有些甚至要幫忙湊孫,壓力之大可想而知。
Read more50歲係夾心世代,上要照顧年長父母,下要養活仔女,壓力之大可想而知。雖然忙住照顧上下兩代,但千祈唔好忘記為自己規劃未來,由50歲開始經營好依3種關係,將決定你的退休人生係咪幸福唔後悔。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