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 今個星期四第二階段放寬社交距離措施!堂食時間延長至晚上12點 + 室內運動場免戴口罩
由於香港疫情趨緩,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今日 (17/5)宣佈,第二階段放寬社交距離措施將會如期落實,主要放寬的措施將涉及以下幾項:
Read more由於香港疫情趨緩,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今日 (17/5)宣佈,第二階段放寬社交距離措施將會如期落實,主要放寬的措施將涉及以下幾項:
Read more由4月21號起,政府作出最新防疫措施安排,包括 放寬跨家庭聚會,解除私人處所超過兩戶聚會的禁令,大家會唔會即刻安排一場家族聚會,同多日未見的兄弟姊妹見見面聚聚舊?
Read more由2022年4月19日起,新冠肺炎康復者可以經3個平台 申請康復紀錄二維碼 ,並放入新版本「安心出行」應用程式內,就可以作為「疫苗通行證」使用,以進入指明處所。
Read more由4月19日去到5月31日,60歲或以上人士可以去680個地點,免費索取政府提供的2019冠狀病毒病快速抗原測試套裝。套裝內有特別為長者設計的使用須知,字體較大,圖文並茂教長者點樣進行快速測試。
Read more新冠肺炎肆虐全球超過兩年,世界衞生組織 (WHO) 指出,部分新冠康復患者響痊癒後幾個月內出現呼吸困難、疲倦、認知功能障礙等唔同症狀,稱為「COVID-19 長期影響 (長新冠)」。香港有學者特地設計了一套運動訓練,幫大家重建疫後健康。
Read more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今早 (21號) 見記者時,宣佈 防疫措施放寬 安排,由4月起,由外國返港的香港居民可以縮短檢疫日數,4月底仲恢復晚市堂食!
Read more「早就說好了! 我在廳你在房,我在房你在廳!」這是疫情下家人間常見的之共同協議。
Read more香港確診人數節節上升而且未見放緩跡象,幾乎每人都認識一丶兩個確診者在自己身邊,市民都紛紛尋找方法讓自已盡量避免染疫。提昇自己的免疫力,可以減少受感染的風險,一旦不幸感染也可以更快痊愈和出現較少症狀。以下便介紹一些可以 增強抵抗力食物 : 適合樂齡人的3大 增強抵抗力食物 1. 各種不同顏色蔬菜 深綠色蔬菜,例如菠菜丶番薯葉等,含有各色各樣的維生素和礦物質,營養成分非常豐富,為免疫系統正常運作提供很大幫助。而一些橙黃色的蔬果則含有豐富的β-胡蘿蔔素,可以轉化為維生素A,對於維持上呼吸道健康非常重要。總括而言,多吃不同種類的蔬菜可以吸收豐富的各種維生素和礦物質,有利身體健康。 2. 莓果類水果 除了奇異果和柑橘類,莓果類的水果同樣含有豐富的維他命C,例如半杯的士多啤梨就已經有42.4mg的維他命C。而且,一些莓果例如藍苺含有豐富的花青素,維他命C和花青素都是天然的抗氧化劑,可以提昇免疫力。 3. 菇菌類 有一些研究指出藥用蘑菇,例如姬松茸和猴頭菇,對於預防感染和炎性反應有幫助。曾有人使用姬松茸提取品來提高肺炎的存活率,它的抗炎作用亦有效改善一些因為發炎而帶來的不適症狀,對於新型病毒帶來的肺部或者呼吸道感染有預防和治療作用。長者可以使用這些菇菌來煲湯,又或者市面上其實也上姬松茸的保健品。 資料來源: 相關閱讀:40歲後免疫力下降!預防新冠肺炎 中年增強抵抗力 7大方法:補充水分、注意保暖、調節腸道健康…
Read more全城齊心抗疫,大家都比從前更重視清潔。無他,只因與世紀病毒對壘,絕不可有任何失誤。然而,就算自己做對也做足了,別人卻沒有,前功依然可以盡廢。搓着自己雙手的時候,我們的眼睛或許亦在盯着別人。
Read more每日睇咁多疫情相關新聞,確診數字不停上升,擔心中招、擔心禁足、擔心買唔到退燒藥……種種事情都令人焦慮不安。疫情並唔會突然消失,響困境裡不妨練習靜觀以 舒緩焦慮,相信一定會雨過天晴!
Read more早前一名印傭響僱主屋企廁所自縊而亡,雖然留有遺書,但就無透露輕生原因。疫情下人人壓力大增,好多工人姐姐甚至失去出街見朋友的唯一娛樂。身為僱主,在這非常時期應該點樣同工人姐姐溝通 ,假日又可以 要求工人姐姐留家 嗎?
Read more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早前宣佈今年會再派發消費券,金額為1萬元。 消費券2022 同上年一樣會分兩期發放,4月會先派 $5000,餘下 $5000 預計會響年中派發,18歲以上香港居民同新來港人士都有份。
Read more雖然疫情下要減少外出,但運動習慣仍然要繼續,本篇為大家搜羅5個 中年在家運動 ,簡單的保健體操就有增強肌耐力、鍛鍊平衡力同預防腰痛的效果。
Read more因應疫情爆發,政府防疫措施亦變得嚴格,限聚令收緊至二人,禁止多家庭聚會至4月20日。唔少照顧者都擔心去父母家探望會唔會違反規定?到底 二人限聚令豁免 照顧者嗎?
Read moreOmicron確診人數每日上升,有專家估計最終確診人數多達100萬。最近就有網友在網上問意見,指屋企 老人家感染Omicron,因為老人家堅持留響屋企休養,所以唔知送唔送他入院好…… 長者染疫真係好令人擔心,與其估估下,不如透過網上診症服務問問專業意見。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