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末期病人幸福感5個建議 好好走生命最後一段路
生命的意義不只在於存活,更在於享受生活的每一刻。當我們談到末期疾病或臨終階段時,「幸福感」可能不是最先浮現的詞彙,但其實它恰恰是這個階段最值得關注的。
Read more生命的意義不只在於存活,更在於享受生活的每一刻。當我們談到末期疾病或臨終階段時,「幸福感」可能不是最先浮現的詞彙,但其實它恰恰是這個階段最值得關注的。
Read more死亡是人生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每個人最終都將面對這個重大的生命歷程。許多人對接近生命盡頭感到陌生和恐懼,其實,以理解和平和的心態面對,可以讓這段旅程更加寧靜。
Read more在人生最後階段,不論是因為末期疾病,還是年老自然凋零,我們總希望能給予至親最好的照顧。作為照顧者,了解臨終者的身體變化,不僅能及早準備,更能以平和的心情陪伴摯愛走完人生最後一程。以下跟大家分享臨終前的 7 個重要先兆,讓我們能夠及早察覺,給予更適切的關懷。
Read more人生何時最快樂?或許,答案並不在我們想像的青春年華,而是在生命即將結束的時刻。聽起來難以置信,但現實卻是如此。英國一名癌症患者的故事,令人深思,前慈善機構援助人員 Simon Boas 在臨終前公開表示:「我很開心,雖然聽起來很奇怪,但我現在是我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候。」
Read more在親人住院期間,如何展現關愛和支持往往令人感到困惑。一位資深醫生分享了 5 種特別方法,讓我們在醫院環境中仍能向摯愛傳達溫暖。這些建議源自她陪伴丈夫住院的親身經歷,以及多年來對愛的研究。
Read more相信很多沒有子女或後代的島友都被問過:「老來由誰照顧你?」有子女固然感覺比較有保障,但事實上,即使有子女,也未必人人能夠或願意承擔照顧父母的責任。正因如此,我們更應該及早為自己的未來做好規劃。
Read more對於死亡,我們很多時都會選擇避而不談。與出生截然不同,準爸媽會為分娩制定詳細計劃、為寶寶準備物品,然而,卻只有極少數人會預先規劃臨終前的安排。到底為什麼我們對於人生的最後一程會這樣忌諱呢?
Read more生死有時,自古以來便是人生最大的奧秘與課題。臨終之際,每個人都希望能夠走向一個圓滿的善終,無憾地離開這個世界,但到底何謂「善終」呢?
Read more人生難免有終點,當病人步入生命最後階段,除了身體上的折磨,心理層面也會面對種種困擾。這時,家人的陪伴與關懷,不僅能讓臨終者感受被愛、被尊重,更能減輕他們的精神痛苦,安詳走完人生最後一程。
Read more當親友步向人生終點,身心狀況將會逐漸改變,若能事先了解他們可能出現的臨終徵兆,就能提早作好心理準備,做好善終準備,以同理心陪伴他們渡過這最後一段旅程。
Read more臨終前最後一刻到底會看到什麼呢?是否真的如電影所演,人生所有重要的時刻都會瞬間閃過?神經科學家在 2022 年剛好用腦電圖捕捉到一位病人在死前的大腦活動,為大腦在死亡過程中可能發揮的組織作用,以及臨終前的「生命回顧」體驗提供了新的見解。
Read more政府在憲報刊登公告,訂明 2024 年 6 月 3 日起,在院舍離世的院友生前如被診斷患有末期疾病、離世前 14 日內曾接受一名註冊醫生診治,且死因證明書註明死於自然,則該死亡個案無須呈報死因庭。
Read more過去 8 年裡,心理學家 Bronnie Ware 擔任了許多臨終病人的家庭護理工作,那些病人知道自己病得很重,很多人只剩下 3 到 12 星期的壽命。
Read more政府為預設醫療指示、不作心肺復蘇術命令訂立法律框架,條例草案今日刊憲;讓末期病人選擇在居處離世的法例修訂則會於 12 月 1 日刊憲。措施旨在尊重病人選擇和提高臨終病人的生活質素。
Read more面對至親即將離世,對許多人來說都是一個極具挑戰的時刻。在這困難的時刻中,如何為即將離世的至親提供適切的身心靈照顧?在至親離世後,又有哪些重要事情處理呢?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