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家人即將離世,如何提供身心靈照顧?(附喪親後需要處理的5件事情)
面對至親即將離世,對許多人來說都是一個極具挑戰的時刻。在這困難的時刻中,如何為即將離世的至親提供適切的身心靈照顧?在至親離世後,又有哪些重要事情處理呢?
Read more面對至親即將離世,對許多人來說都是一個極具挑戰的時刻。在這困難的時刻中,如何為即將離世的至親提供適切的身心靈照顧?在至親離世後,又有哪些重要事情處理呢?
Read more近年愈來愈多人選擇綠色殯葬,不論是紀念花園撒灰或是海葬,大眾的接受程度都比以往高。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最前出席活動時表示,過去 10 年,綠色殯葬普及程度顯著提升,升幅近 3 倍。
Read more就像去旅行前會列一份旅遊清單一樣,在準備人生的最後階段時,也應該列一份清單。日本近年流行「終活清單」的概念,意思是及早列出中希望在剩餘的有限時間裡,完成的重要事項或願望。終活一詞意指「最後的活動」或「最後的事情」。
Read more講到身後事計劃,愈來愈多人傾向選擇綠色殯葬,除了海葬和紀念花園撒灰外,外國仲有更多新興的殯葬方法,例如之前介紹過美國的遺體堆肥,遺體自然分解化成肥料回歸自然 (按此閱讀),而日本最近就興起「氣球葬」,將骨灰放入氣球裡面,緩緩飛向天空。
Read more衞生署的器官捐贈宣傳車已經出動,在未來 3 個月將到訪全港不同地點,鼓勵市民進一步了解器官捐贈的資訊,亦可在即場於中央器官捐贈登記名冊(中央名冊)登記。
Read more為推動大眾反思生命,並對於遺體捐贈有更深了解,香港中文大學「無言老師」遺體捐贈計劃團隊將於 8 月 5 日首次舉辦「無言老師」遺體捐贈計劃資訊日,即刻睇下活動詳情以及如何參加!
Read more一年一度的「香港大學遺體捐贈日」,今年將於 7 月 1 日 (星期六) 舉行,活動多元豐富,除了展覽外,還有生死教育舞台劇及多個講座,費用全免,歡迎所有人士參加。
Read more遺體堆肥外國新興的綠色殯葬方法,即係將人類遺體放置在特定的環境中,透過微生物的作用使其自然分解,將遺體轉化成有用肥料,節省傳統殯葬的空間和成本,同時減少對環境的負擔。
Read more近期在Netflix上熱播的一部紀錄片《Dick Johnson is Dead 老豆已死》深刻探討生命、死亡和悲傷等主題。這部紀錄片由美國紀錄片導演Kirsten Johnson執導,通過拍攝父親Dick Johnson的「假死」場景來面對父親的逝去和自己的哀傷。
Read more食環署將編配粉嶺和合石靈灰安置所第六期及東區哥連臣角新廈靈灰安置所合共1萬8千多個新建的可續期骨灰龕位,即日起至2023年4月17日接受申請。
Read more幾乎每個人離世之後,都會辦一場告別儀式,但日本著名作家、以《斷捨離》一書為人熟悉嘅山下英子,對於人生告別式卻有一番獨特見解,佢認為葬禮只不過係一個可有可無嘅儀式。
Read more之前分享過日本人流行「終活」,即係臨終前嘅準備活動,仍然在生時就為自己規劃好身後事。講到身後事,遺照當然不可或缺,日本就有一啲專為樂齡人士而設嘅影樓,提供紀念照、生前遺照嘅影相服務。
Read more日本善終守護師會會長柴田久美子,響2012年在日本創設「善終守護師」一職,為臨終人士提供從末期治療到蓋棺入殮之前為止,所涉及的生前死後服務。除此之外,柴田久美子亦致力推廣生死教育,鼓勵大家提早為「死亡」做準備。
Read more48歲嘅陳奕迅 (Eason) 一連25場嘅紅館演唱會最近揭開序幕,佢響第一場首度分享久違9年嘅開show心情,坦言等待開依個show等咗3年,愈等愈驚,驚到一個地步係擔心會一睡不起。
Read more愈來愈多人傾向身後用綠色殯葬,將骨灰撒放於紀念花園或指定海域。政府設立了綠色殯葬中央登記名冊,讓市民預早為自己計劃,並向家人表明心願,身後選擇綠色殯葬,令自己放心,至親安心。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