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得長,更要活得好!超高齡時代,創造幸福感的5個關鍵
香港人口老化的速度位居世界前列,進入超高齡時代。根據資料,在2021至2030年的十年期間,我們將面對香港歷來最快的人口老化,65歲及以上人口的年均增長率將增至4%。至2039年,65歲及以上人口將上升至252萬(總人口31%),高齡長者(80歲及以上)的比例亦將迅速增至93萬(總人口11.5%)。

當人口結構有這樣的變化,對社會的要求不只在醫療照顧、退休制度,更要關注「心靈」的照顧。高齡者在身體機能、社交網絡、經濟狀況等方面可能都會面臨挑戰,而心理健康若被忽略,就可能讓原本微妙、潛在的困境變成明顯的苦痛。
為何高齡長者心理健康不容輕忽
1. 抑鬱、焦慮在長者中並不罕見
根據香港大學秀圃老年研究中心的資料,抑鬱是老年人士常見的精神健康問題,在香港每10位長者就有一位有抑鬱、焦慮症狀,當中以60至79歲為最高危一族。不少長者即使受抑鬱情緒困擾,亦未必懂得表達,家人或朋友容易將症狀誤解為身體不適或以大眾對長者的標籤合理化,從而忽略患有抑鬱的可能性。
抑鬱與焦慮若未及時辨識與處理,不但降低生活質素,也可能加速身體疾病惡化、造成認知功能退步、甚至提高自殺風險。
2. 社會孤立、失能與無助感的風險
不少長者因子女遠離、朋友離世、交通不便、健康問題等原因而逐漸減少外出與互動,陷入社交孤立。
研究指出,在獨居長者、社會孤立的長者中,其自我價值感下降、生活滿意度降低、抑鬱風險上升的現象尤其明顯。
此外,失能或身體功能不足使得日常活動受到限制,需依賴他人協助,也可能產生心理上的挫敗感與無力感。
3. 心理健康良好,是延緩衰老與維持生活質素的重要因素
心理狀態不僅影響情緒,它與認知、記憶、動機、社交參與都有密切關聯。研究發現,生活質素與憂鬱症狀之間有顯著關聯:憂鬱程度較低者,其生活質素通常也較高。
簡言之:若把「身體健康」與「心理健康」視為兩隻腳,缺一不可;否則,就算身體尚可,心靈若疲憊,也難以踏穩步伐。
當人口結構有這樣的變化,對社會的要求不只在醫療照顧、退休制度,更要關注「心靈」的照顧。高齡者在身體機能、社交網絡、經濟狀況等方面可能都會面臨挑戰,而心理健康若被忽略,就可能讓原本微妙、潛在的困境變成明顯的苦痛。
為何高齡長者心理健康不容輕忽
1. 抑鬱、焦慮在長者中並不罕見
根據香港大學秀圃老年研究中心的資料,抑鬱是老年人士常見的精神健康問題,在香港每10位長者就有一位有抑鬱、焦慮症狀,當中以60至79歲為最高危一族。不少長者即使受抑鬱情緒困擾,亦未必懂得表達,家人或朋友容易將症狀誤解為身體不適或以大眾對長者的標籤合理化,從而忽略患有抑鬱的可能性。
抑鬱與焦慮若未及時辨識與處理,不但降低生活質素,也可能加速身體疾病惡化、造成認知功能退步、甚至提高自殺風險。
2. 社會孤立、失能與無助感的風險
不少長者因子女遠離、朋友離世、交通不便、健康問題等原因而逐漸減少外出與互動,陷入社交孤立。
研究指出,在獨居長者、社會孤立的長者中,其自我價值感下降、生活滿意度降低、抑鬱風險上升的現象尤其明顯。
此外,失能或身體功能不足使得日常活動受到限制,需依賴他人協助,也可能產生心理上的挫敗感與無力感。
3. 心理健康良好,是延緩衰老與維持生活質素的重要因素
心理狀態不僅影響情緒,它與認知、記憶、動機、社交參與都有密切關聯。研究發現,生活質素與憂鬱症狀之間有顯著關聯:憂鬱程度較低者,其生活質素通常也較高。
簡言之:若把「身體健康」與「心理健康」視為兩隻腳,缺一不可;否則,就算身體尚可,心靈若疲憊,也難以踏穩步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