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住中風徵兆口訣「談笑用兵」!救命關鍵在分秒之間
中風往往來得又急又猛,一旦延誤治療,後果可以十分嚴重。衞生署提醒市民,全球每4名25歲以上的成年人中,就有1名會在一生中患上中風,而中風並非只會發生在年長人士身上,約60%的中風個案涉及70歲以下人士,更有16%的病人在50歲前中風。

衞生防護中心總監徐樂堅醫生指出,中風是全球導致殘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在香港,中風更是第四大常見死因。去年共有約2,900宗相關死亡個案,當中7.7%為55歲或以下人士。
中風徵兆:「談笑用兵」要記牢
中風的早期徵兆往往容易被忽略。醫生提醒,市民應牢記四字口訣「談笑用兵」:
「談」:表達/說話有困難
「笑」:面部表情不對稱
「用」:一邊手腳無力
「兵」:如出現以上症狀,要立即求醫找救兵
時間是治療中風的關鍵,患者越快接受治療,康復機會就越高。
預防勝於治療:八成個案可避免
徐樂堅強調,高達八成的中風個案其實可以預防。只要養成健康生活習慣,包括:
- 控制血壓、血糖及膽固醇
- 維持理想體重
- 均衡飲食
- 戒煙戒酒
- 多做運動
根據人口健康調查(2020至2022年度),有41%高血壓、36%糖尿病及70%高膽固醇血症患者在檢查前並不知道自己患病,顯示不少港人對「三高」風險缺乏警覺。
「慢病共治計劃」:三高全覆蓋
為加強疾病預防及自我健康管理,政府推出「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簡稱「慢病共治計劃」),資助45歲或以上未確診糖尿病或高血壓的香港居民,在家庭醫生協助下進行檢查。
計劃於去年擴展至血脂檢查,實現「三高全覆蓋」。若經篩查後確診為血糖偏高、糖尿病、高血壓或高血脂患者,參加者可進入治療階段,在政府資助下接受家庭醫生診治、藥物治療及專屬護士及專職醫療跟進。
衞生防護中心總監徐樂堅醫生指出,中風是全球導致殘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在香港,中風更是第四大常見死因。去年共有約2,900宗相關死亡個案,當中7.7%為55歲或以下人士。
中風徵兆:「談笑用兵」要記牢
中風的早期徵兆往往容易被忽略。醫生提醒,市民應牢記四字口訣「談笑用兵」:
「談」:表達/說話有困難
「笑」:面部表情不對稱
「用」:一邊手腳無力
「兵」:如出現以上症狀,要立即求醫找救兵
時間是治療中風的關鍵,患者越快接受治療,康復機會就越高。
預防勝於治療:八成個案可避免
徐樂堅強調,高達八成的中風個案其實可以預防。只要養成健康生活習慣,包括:
- 控制血壓、血糖及膽固醇
- 維持理想體重
- 均衡飲食
- 戒煙戒酒
- 多做運動
根據人口健康調查(2020至2022年度),有41%高血壓、36%糖尿病及70%高膽固醇血症患者在檢查前並不知道自己患病,顯示不少港人對「三高」風險缺乏警覺。
「慢病共治計劃」:三高全覆蓋
為加強疾病預防及自我健康管理,政府推出「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簡稱「慢病共治計劃」),資助45歲或以上未確診糖尿病或高血壓的香港居民,在家庭醫生協助下進行檢查。
計劃於去年擴展至血脂檢查,實現「三高全覆蓋」。若經篩查後確診為血糖偏高、糖尿病、高血壓或高血脂患者,參加者可進入治療階段,在政府資助下接受家庭醫生診治、藥物治療及專屬護士及專職醫療跟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