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緊張就是焦慮症?常見症狀:心悸/ 出汗/ 無法集中/ 易怒 壓力過大可引發
焦慮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感受,但在非壓力情況下經常經歷痛苦、恐懼和擔憂,或這些感受持續時間超出預期,可能是焦慮症的明顯跡象。
甚麼是焦慮症?
焦慮感覺可以被認為是對害怕情況的「正常」反應,它們作為一種內置機制,幫助我們更好地集中精力管理危險或困難的情況。
然而,若出現以下情況,便會有可能代表焦慮症狀正逐漸失控,包括:
焦慮感覺遠遠超出所面臨的風險和危險的嚴重程度;
即使壓力緩解後,症狀仍然持續存在;
嚴重影響到社交、工作或身體日常生活的各方面;
焦慮症算是相當常見,全球患病率為28.8%,發病年齡中位數為11歲。
焦慮症常見症狀
症狀可以表現為身體和心理反應。
身體方面:
- 心悸
- 出汗
- 頭痛
- 肌肉繃緊
- 口乾
心理方面:
- 睡眠障礙
- 食欲減少
- 無法集中注意力
- 容易激怒
- 倦怠
然而,在個人被診斷為焦慮症之前,有必要排除任何其他潛在疾病,如甲狀腺疾病、貧血、胃炎或呼吸系統疾病。
焦慮症5種常見類型
1. 廣泛性焦慮症(GAD)
由廣泛且持續的「自由浮動」焦慮症狀組成,可能會表現為出汗、心跳加速、呼吸急促、頭昏眼花或胃部不適等症狀。 GAD通常定義為持續擔心,伴隨至少3個身體症狀,持續超過6個月。
2. 恐慌症
這指的是反覆發作的嚴重焦慮症狀,不限於任何特定情況,使其具有不可預測性。 多數情況下,恐慌發作只持續幾分鐘。 例如,在火車上坐著感到頭昏眼花或在人群前發表重要演講前感到心悸。
3. 強迫症(OCD)
強迫症是強迫思想和強迫行為的結合。 一些例子包括對污染的過度恐懼或對沒有排列整齊的物品的煩惱。
4.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
PTSD指的是在創傷事件之後出現嚴重心理障礙。 症狀通常在創傷發生一個月後出現,包括:
- 持續重新體驗創傷事件
- 持續避免相關的刺激或觸發點
- 高度反應的症狀,例如失眠,閃回和發惡夢
5. 恐懼症
對某些情況或物體的不現實恐懼,患者通常會盡量避開那些令人恐懼的情況或物品,或是恐懼地忍受著。任何與該情況或物體的接觸都會引起程度極大的恐懼和驚恐。 恐懼症包括:
•特定恐懼症:對特定事物的恐懼,如高度、昆蟲、飛行。
•廣場恐懼症:對人多的情況恐懼,在緊急情況下無法立即逃到安全場所。
•社交恐懼症:對可能被公眾成員審視的社交場合感到恐懼。
焦慮症風險因素
- 家族史:焦慮症可能會在家族中傳遞。
- 先前的情緒創傷:那些先前經歷過創傷事件的人更有可能在以後患上焦慮症。
- 壓力事件:經歷壓力事件,如換工作、搬家或新診斷的健康狀況,可能會引發焦慮。
- 潛在的心理疾病:焦慮症有時可能與抑鬱症或人格障礙等心理疾病共存。
- 物質濫用:飲酒、藥物的使用、濫用或戒斷可能會引起或加重焦慮。
如何改善焦慮症?
對於輕度病例,定期接受心理諮詢和心理治療已證明是有幫助的。例如,應對壓力的技巧、肌肉放鬆和呼吸技巧、問題解決諮詢和認知行為治療等,都有助於管理焦慮。
對於中度到重度病例,通常會開出藥物治療。抗抑鬱藥通常是主要的治療方法,需要多達兩週的時間才能看到治療效果。 然而,治療持續時間因多種因素而異,如症狀嚴重程度、殘留症狀、共病症或社會心理支持水平等。
如果出現任何焦慮症症狀,請隨尋求幫助,早期治療可以得到更好的效果。
~ 金銀島新設Whatsapp群組,發放最新50+相關資訊,歡迎您一齊分享,傾下計。 馬上 按此入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