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告別|走到人生盡頭,最需要的不是止痛藥,我們可以為臨終者做什麽?
許多人將臨終關懷與治療身體疼痛和不適聯繫在一起,雖然這很重要,但完整的臨終關懷也包括照顧臨終者的內心世界,包括情緒、心理以至靈性需要。尤其是對神智清醒的長者來說,他們可能會感到焦慮、抑鬱、不安,甚至擔心屋企人之後點算。作為子女、家人,怎樣在臨終者最後的日子裡,給予們最大的安慰和尊嚴?
Read more許多人將臨終關懷與治療身體疼痛和不適聯繫在一起,雖然這很重要,但完整的臨終關懷也包括照顧臨終者的內心世界,包括情緒、心理以至靈性需要。尤其是對神智清醒的長者來說,他們可能會感到焦慮、抑鬱、不安,甚至擔心屋企人之後點算。作為子女、家人,怎樣在臨終者最後的日子裡,給予們最大的安慰和尊嚴?
Read more你有沒有想過,如果有一天突然記性變差、無法自己處理日常開支,甚至連交租、提款都變得困難,怎麼辦?家人能代你處理嗎?這些事說起來好像遙遠,但其實年紀漸長後,記憶力變化是很常見的事。
Read more在親人生命走到尾聲的階段,我們常常問自己:我還可以為他做些甚麼?或許,答案不只是醫療照護和情感陪伴,還有一種安靜卻深刻的方式——音樂臨終關懷(Music-Thanatology)。
Read more每個人都希望可以「善終」,但在傳統文化中,「好死」往往是一種難以啟齒的話題。善終其實並非完全聽天由命,而是一種可以預先安排與準備的過程。透過妥善規劃,不僅可令臨終者身心安適,亦有助家屬減輕心理壓力與悲傷歷程。
Read more面對親友即將離世的現實,無論是子女、配偶、朋友,心中都充滿無助與不捨。此時,如何與他們對話,成為我們表達愛與支持的重要方式。以下整理了專家與臨終照護人員的建議,幫助我們在這段艱難的時光中,給予親人最真摯的陪伴。
Read more食環署公布,粉嶺和合石、東區哥連臣角新廈和沙田石門靈灰安置所,合共逾 16,000 個新建的可續期骨灰龕位,由 5 月 19 日至 6 月 18 日接受申請。
Read more對很多家庭來說,照顧年邁至末期的親人是一段既充滿情感、又極需勇氣與準備的旅程。雖然沒有人希望面對親人離世的一刻,但如果能夠了解長者在生命最後階段可能出現的離世前徵兆,包括身體和心理變化,不但能為摯愛提供更周到的照顧,也能讓家人心理上有所準備,少一點徬徨,多一份安定。
Read more當摯愛的伴侶離世,人生仿佛瞬間失去了色彩。那是一種難以言喻的痛——不只是失去一位至親的悲傷,還包括日常生活中無數習慣的改變,甚至連呼吸都彷彿變得困難。尤其是走過數十載婚姻的老伴,一旦離去,對方留下的空缺,彷彿再也無法填補。
Read more當我們提到「臨終照顧」,好多時只會聯想到止痛、打針、餵藥等身體上的處理。但其實,當一位長者走到人生最後階段,他們的心靈、情緒同樣需要被細心照顧。
Read more失去親人是人生中最深刻的痛楚之一,無論是摯愛的配偶、父母、子女,或是長期陪伴在身邊的朋友,每一份失落都能讓我們感受到心靈的空洞與無助。
Read more食環署推出墳場及火葬場服務平台,一站式提供轄下所有墳場及火葬場的服務,簡化電子申請程序和提供個人化服務,進一步便利市民處理先人後事。
Read more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們總會思考:「離開這個世界時,我還能為這個社會做些什麼?」香港大學的「大體老師」遺體捐贈計劃,給了我們一個意義非凡的答案。
Read more生命如一場長途旅行,有人來,有人走。當摯愛的人離開時,悲傷彷彿一片無邊無際的灰色海洋,將我們吞沒。然而,悲傷並非只是痛苦的終點,更可以是療癒與成長的起點。
Read more以為自己仲年輕,未到考慮身後事的時候?其實這是每個人的「人生必修課」,不分年齡,越早規劃越好。食環署將於2025年3月15至16日(星期六及日)在荃灣舉辦「人生學堂」互動展覽,透過展覽、話劇表演、工作坊等多元化活動,讓大家以輕鬆平和的心情,探索生命的意義,了解綠色殯葬的價值,並讓愛延續下去。活動特別加入家庭元素,包括繪本閱讀馬拉松和長者劇社表演等,鼓勵跨代同行,一起體驗不一樣的人生課堂!
Read more人生無常,有時會想:「如果有朝一日身體出狀況,一時間做唔到決定,財產醫療點算好?」其實,我們可以預早準備「平安三寶」。究竟是什麼「三寶」這麼厲害?就是遺囑(平安紙)、持久授權書和預設醫療指示。讓我們好好了解一下,為自己和家人做好準備。
Read more